当前位置:首页 > NFT资讯 > 比特币上的NFT,创收,创新 or创口贴?

比特币上的NFT,创收,创新 or创口贴?

admin7个月前 (03-07)NFT资讯73

币圈有好一阵子不是暴雷破产,就是加强监管的糟心事,而2023年初比特币又咋呼开出了NFT项目也算得上是件乐呵事。当然此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炸开了锅,有人反对,有人欢喜。反对的一向都认为比特币该保持其纯良的生态,不要多搞乌七八糟的噱头。欢喜的自然是开心比特币又多了种创收手段。


要知道比特币最早从2012年就搞过类似的NFT项目,叫Colored Coins, 只不过比起以太坊的NFT来,一直红火不起来,也算是比特币的创口,回忆一下也是一把辛酸泪。原因主要还是比特区块架构比较死板单一,限制多,没有以太坊那样灵活多功能,所以得要进行改革。


那这两次改革,也算是是系统协议升级:


I)2017年叫SegWit:


当年大伙为比特币每区块1MB的限制炒成一锅粥,那其中一条改革思路叫Segwit,简单来归纳就是:


比特币数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输入(发方)数据,数字签名,输出(收方)数据。


数字签名最占容量,大概在65% (数字签名是代表“发方”有这笔比特币金额来汇款给“收方”,它用来验证交易,是使用私钥生成的,并根据公钥进行验证)。Segwit采取了乾坤大挪移的方法,打破此结构,把数字签名从中间挪出来,移到交易数据末端,自成一体,另外存储。那空间不就腾出来了?结果就是每个1MB的区块表面看上去就能容纳更多的交易笔数。


II)2021年升级Taproot:


此举更是打开了比特币的任督二脉,让交易可以更加省钱,高效,还能添加些许隐私和智能合约功能。这里头其实有好几个复杂的技术运作 ,笔者且粗暴聊聊两个比较重要的,不做深入讲解。


1)用Schnorr 签名方式替代了原来的ECDSA(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签名


前面说了数字签名用来验证交易,还占地方。原来的方法要求每从一个发方地址打款到收方地址都要提供一下自己签名来验证一下。那如果好几个发方地址都属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构里的几个人,且都要汇款到同一个地址,此种逐一提供签名的验证过程岂不繁琐地要死?那Schnorr就有能力在此等情况下把这几个签名聚合在一起证明,而不是一个个单独进行,起到省时省力省钱的功效。


此外它还达到一个隐私效果,既然一堆签名可以整合在一起验证,那不就分不清这里面谁是谁,里面的参与者也就不容易被识别到。


2)采用MAST (Merkelized Abstract Syntax Tree ),里面其实有两个概念:Merkle Tree (梅克尔树)和 Abstract Syntax Tree(抽象算法树)


抽象算法树是一种将程序拆分成多个部分来方便分析和优化。


梅克尔树是一种加密工具用于验证时来压缩数据大小。按下图解释大致逻辑,比方说你要验证M6信息的真伪:


在非梅克尔状态下,你先要把从M0到M15(M6除外)的信息先输入函数方程得出结果 (这个结果用蓝色方块表示),再用图中16个蓝色方块值来算出树根值(用红色方块表示),最后用树根值来做比对验证。


在梅克尔树状态下,只需把5个蓝色方块拿出来算红色树根值即可。通俗来说要验证一片叶子是不是属于这颗树,无需把整棵树的叶子都拿出来看,只需选其中和其关联的几片叶子就解决问题了。


普罗大众会说这讲了还是白讲,听不懂什么毛线。那就再举个大白话例子:


比方说你有一笔比特币存款,你定了两条要求:


a)你自己随时可以花费比特币


b)如果你一年后没有花费过里面的比特币,则你的老婆和小孩可以动用


如果把这些转化成代码协议,在比特币原来的设定里,你每花费一次比特币,上述所有条件的数据都必须添加到区块链中,包括b)。可只要是你自己花费比特币,b) 条件里的这些数据根本用不到啊,那不是白白占了空间,还暴露了很多不必要的信息?而MAST能帮你把这b)从交易信息中去掉。


总之MAST组合拳的宗旨还是为了提高交易效率,增强隐私,节省区块空间,降低交易成本。虽然这句场面大家都会小结,但稍微了解一下背后的原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好了,唠叨这么久,只是为了说明上述一切就是为了比特币生态下的NFT能普及来铺路。这不就起势了Ordinal,其实Ordinal和NFT还是有点区别的。


比特币最小的计量单位是Satoshi(sat),1个比特币=100,000,000sat, 而每个sat都有个序列号,所以让它独一无二,还可以在上面插入图片,文字,声音等。


大家都知道一般你买的NFT数字艺术,其实最终看到的形式只是个网站链接,它大多不会存储在区块链上,而是放在一个数据库里分散式云存储。可这次Ordinal据说是真正可以保存在比特币的区块链上,将永久存在,无法编辑或删除。估计有人会觉得这是个大卖点。


Ordinal说到底是也是为了比特币生态创收。NFT从2014出世,到2021年达到高潮,这期间丑兮兮的朋克人头(CryptoPunks) 和呆傻的猿猴脸 (Bored Apes) 都是以太坊中出名的爆款,销售达到百万级别。可惜比特币只能坐冷板凳,分不到一杯羹。


比特币矿工们的收入一般有两块,一个是挖矿费,还有一个是交易费。


挖矿费是指矿工们新建一个区块(也就是铸造新币)的打赏费,但这个费用按门规每隔4年必须减少一半,目的是限制比特币的供应量。预估到2135年,打赏费降为0,也就不会有新的比特币产生,最终让比特币总供应量低于2100万。


交易费是则是创收来源,就是每笔比特币交易做验证都要收取一定服务费,通常按交易数据量和速度来计算。


比特币上搞NFT无非也是为了增加交易流量,提升交易费。根据相关数据,说是最近交易费都翻倍了,归功于在Ordinal上开发的项目逐步火热起来。2月27日,连大名鼎鼎Yuga Lab(就是打造呆傻猿猴脸背后的公司)也积极加入,搞了300个限量作品在上面


有人对Ordinal的前景看好,但肯定有不同意见。反对派认为比特币空间本身有限,已经做了很多技术改革来节省空间,你们还要用一堆JPEG图片来占地方,简直是堆放垃圾。再说NFT本身这个概念一直也有争议,有人认为一作为数字艺术品很多没有多大美感,二也无多大用途和功能,纯靠着炒作营销,让自己升值,甚至于有人戏称是“去中心化的庞氏骗局”,就等着下一批接盘侠来入坑,自己及时趁着高价脱手。


当然目前Ordinal的项目截止2023年2月仅在20万个左右, 无法和其他生态相比。以太坊2023年2月NFT交易量就达到18亿美金,一直是妥妥的老大,NFT市场份额占据83%。现在来为Ordinal来说好说歹还太早期,无论是为了创新,创收,还只是个创口贴,至少得尝试一下。


标签: NFT

相关文章

马斯克拥趸NFT了解什么是NFT

马斯克也是NFT的拥趸!1月16日,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动图,配图文字是“我在元宇宙监狱里打架,在那里我花了许多时间...

数字藏品火爆出圈,真能一夜暴富?

数字藏品火爆出圈,真能一夜暴富?

冬奥数字藏品升温,市场再现“一墩难求”,热播剧《人世间》原著相关数字藏品将于6月在网络平台发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推出数字藏品纪念票,上海交响乐团发行了第一款...

当数字艺术遇到NFT 如何真正绽放赛道魅力?

NFT数字艺术展览作为一种基于元宇宙的新兴展览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在这一领域,部分国内上市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布局。那么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

上海数字规划是放开NFT交易的“令箭”?

7月13日,上海发布《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上海数字规划),在数字贸易部分,列明“支持龙头企业探索NFT交易平台建设,研究推动NFT等资产数字...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