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NFT艺术品时,我们到底拥有什么?
本文的文字稿已上传至区块链存证平台固定,并附上了可信时间戳。接触区块链这么些年,行业的风口总是变幻莫测。从ICO、STO、矿场到现在的NFT,圈内的朋友打个照面,总是戏谑圈内一天,圈外一年。法律相对于现实世界的滞后性在这个风口迅速变换的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往往是先行者摸黑走出了段距离,监管的大棒才挥舞着落地,给此前的业务模式盖棺定论。从圈内无人不晓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俗称“94公告”)到《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俗称“924清退”),监管下行业左右困顿,印象很深的是,有个圈内的朋友去年年初刚因为监管风险而转型做教育,年中又遇到了“双减”梅开二度。
而过去的2021年,行业似乎在NFT上找到了一个出口。大多数人对NFT的初始印象是来源于一幅佳士得拍卖的NFT艺术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艺术家Beeple的艺术造诣各有主观判断,但6930万美元的成交价却客观地引爆了沉寂了段时间的行业。之后,叠加了盲盒、收集、交换等玩法的NFT层出不穷。自己也以律师的身份随着行业的轮动参与了第一批有关NFT的法律实践。很有趣的一点是,当接触了很多NFT平台、NFT的持有者、艺术家和IP方后,发现每个业内人(包括其他方的律师)对于自己在参与的、持有的、正在进行交易的NFT的认知千差万别。有时候代表客户谈判,5分钟后就发现尽管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在聊同一个NFT项目,但其实每个人心中对于交易、合作的内容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解。乃至,相对方和他自己的律师,讲的也不是同一件事情。有人认为在交易的是一张复制粘贴的JPG格式图片,有人认为是虚拟道具,有人认为是版权、有人认为是原作品、有人认为是数字藏品、有人认为是许可使用权、有人认为是通证、有人认为是原画的唯一复制品……往往到最后业务实际落地,各方都没有厘清其中的法律关系。尽管准确的法律定性和明晰确定的法律指引还在路上,但行业已经在风口上熙攘热闹,从各大品牌涉水数字藏品,到传统的敦煌艺术、泼墨山水画等以数字藏品的形态进入千家万户。盛宴已来,不妨在子弹飞着的这段空隙里,基于自己的法律实践,分享一些对NFT法律分析和思考。
一、什么是NFT?
NFT全称Non-Fungible Token(一般称为“非同质化通证”),通常由开发者在不同的链上(比如至信链)根据特定的智能合约标准(当前常见的标准为ERC721和ERC1155)开发的,有密码学意义的数据单位(data unit)。NFT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链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公路,本身只是为了承载不同的功能,进行数据的固定及流通,而各个基于链开发的应用就像路边的超市、餐厅,承载了一定的功能性。底层的链分为公链和联盟链。公链完全去中心化,所有参与者都可以读取、创建信息,所有参与者也都可以下载获得完整区块链数据及在链上创建和部署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海外NFT交易平台Opensea就主要使用了以太坊(ETH)这条公链。而联盟链属于多中心化,由多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每个组织或机构管理一个或多个节点,参与链上的活动需要获得节点的授权。NFT的“非同质化”,是相对于FT(Fungible Token,同质化通证)而言的,是指每个NFT不可拆分且独一无二,NFT无法像比特币这样的同质化通证一样被拆分,因此只能形成或者转让一个完整的NFT,而无法转让0.1个NFT。因为这个特性,NFT无法作为一般等价物,但却天然能够作为其所映射的底层资产(元数据)的唯一标识。
二、艺术品,如何进化为NFT艺术品?
NFT其实只是一个不可篡改、有唯一性的数据单位,本身并没有特定的价值。但是NFT却可以用来记录元数据的相关信息,比如元数据的所有者、元数据的统一资源标志符(URI)、元数据的描述等,并可以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NTF ID,相当于元数据的唯一“身份证”。元数据至此形成了与NFT的对应和结合关系。
三、拥有NFT艺术品时,我们到底拥有什么?
通过铸造这个过程,NFT就因为带有了艺术品的“烙印”而进化为了NFT艺术品。但是,尽管叫做NFT艺术品,本质上,它只是包含了一些有关艺术品的元数据信息,并不必然代表作为元数据的艺术品本身的权益交易或者变动。也正是因为NFT艺术品的有限性,所以NFT艺术品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权益记录凭证”,它只是有关艺术品元数据归属、转让记录、统一资源标志符等信息的一种数字化记录。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持有者对自己手上的NFT艺术品产生了怀疑,再怎么样,也无法将持有的NFT艺术品所展示出的各类生动形象经典IP,和“权益记录凭证”这样食之无味的术语联系在一起。





四、后记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的确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和应用,并且在可见的未来会作为数字资产确权的底层技术,助力“元宇宙(Metaverse)”的实现和发展。宏大叙事可能太遥远,就拿本篇文章来说,当您作为读者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WORD文字稿已经于本文完成之时,上传至区块链存证平台,附上可信时间戳打包在区块上进行固定,一定程度上证明我在某一时刻完成了文字作品并取得相应的著作权。整个固定的过程非常丝滑,只需要不到10秒。创新的确是肉眼可见,但是随着NFT平台雨后春笋蓬勃而生,如何去精准地定义交易的内容避免法律上的交易瑕疵而不是生搬硬套其他平台的用户协议,如何制定合规的交易架构、如何拥抱监管避免炒作、如何避免侵权等等,都是亟待厘清并思考的问题。希望本期文章,能够对这个领域的从业者和参与者有所帮助。下期见。



